提到张爱玲,大家脑海中或许会浮现出那张经典的照片:她穿着一袭当时流行的旗袍,短发微卷,妆容精致,眼角微微上扬股市配资app官网下载安装,展现出一种孤傲的气质。自1953年成名以来,她的作品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,她的名字和她的文字至今依旧活跃在当代文学和影视圈。
张爱玲的小说《红玫瑰与白玫瑰》被誉为爱情界的“人间清醒”,她的作品不仅在当代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,甚至在现代影视作品和流行歌曲中也能看到她的影子。她的长篇小说《小团圆》在她去世14年后才首次公开出版,尽管这本书早已成为经典,但凭借她的名字依然吸引了大量读者的关注。
1920年,张爱玲出生于上海,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家庭。她的祖父母曾是清朝末年的名臣,良好的家世背景使她从小便接受了优越的教育。张爱玲自小便展现出卓越的文学天赋,七岁时,她就开始写作,早早超越了同龄人。12岁时,她在学校的刊物上就有了初露头角的机会。
展开剩余77%然而,尽管张爱玲有着天赋异禀的文学才能,她的童年并不幸福。她的父母在她十岁时离婚,张爱玲原本想跟随母亲,但未能如愿。在家中,她与继母关系紧张,曾经叛逆到与继母发生肢体冲突。家庭教育也异常严格,张爱玲一度因违抗命令被关进禁闭室,长达半年之久。这段痛苦的经历早早将她磨砺成一个成熟的女孩,孤独与压抑的氛围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她的写作风格,为她日后作品中的深刻孤寂奠定了基础。
张爱玲曾说:“出名要趁早。”23岁那年,她凭借小说《第一炉香》在文坛站稳了脚跟,开启了她的职业创作生涯。随着名气的增加,张爱玲也开始进入了她的第一段婚姻,她与比自己年长14岁的胡兰芝结婚,虽然两人身份、背景、学识悬殊,但她深深爱上了他,并以为这段婚姻会带来平静的生活。然而,胡兰芝多次背叛了她,最终她选择放手,这段婚姻维持了仅仅两年。
35岁时,张爱玲决定移居美国,希望在那里展开新的人生篇章。然而,现实并不如她所愿。尽管凭借文学成就她获得了美国绿卡,但她却以“难民”身份来到美国,这对她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。更让她没想到的是,她的创作在美国遭遇了重重困难,过去获得成功的文艺风格如今却不再受欢迎,她所有的稿件几乎都被冷处理。曾经依靠创作谋生的她,陷入了失业的困境。此时,生活的压力开始一波接一波地向她袭来。
幸运的是,她遇到了赖雅。两人相识不到一年便结婚。张爱玲以为这段婚姻将为她带来安定的生活和幸福的家庭,但现实再度让她失望。赖雅因病倒下,最终因中风而去世,这让张爱玲再次经历了情感的巨大打击。
此后,张爱玲返回洛杉矶,过上了隐居生活。她的作品成了她唯一的精神支柱。与此同时,她的脾气变得越来越古怪,开始极少与人接触,连打电话也需要提前预约。她变得越发孤僻,甚至开始对自己的身体产生强迫症式的幻想。最初,她只是患上了皮肤病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她的状况越来越严重,甚至开始花费大量金钱购买杀虫剂,频繁搬家,以躲避她认为的“虱子”。她一度为了避免虱子进入头皮,剃光了头发,甚至改用一次性物品,生活方式与常人完全不同。
1995年,张爱玲因冠心病去世,享年75岁。她的去世是在洛杉矶的一间公寓里,当时已过了一周才被发现。公寓内一片凌乱,几乎没有像样的家具,垃圾散落各处,卫生间堆满了纸巾。她安详地躺在床上,神色从容。旁边留下了她亲手写的遗嘱,以及整理好的证件和书稿。虽然周围一片混乱,但她似乎早已做好了生命最后一刻的准备,甚至卫生间的纸巾也是她为自己梳洗所留下的痕迹。
张爱玲的一生,充满了传奇与矛盾。她在文学上取得了无可比拟的成就,却经历了个人生活的种种波折。她的童年在父母离异的阴影下度过,但这并没有使她放弃对真挚爱情的渴望。经历了几段不幸的感情后,她依然勇敢地追寻自己的人生,甚至放弃了事业、家庭和孩子,直到最后她孤独一人,依然以她那从容的文笔书写了自己的生命。
她的一生充满坎坷,但她始终没有屈服。直到最后,她依旧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和尊严。风光一生,艰难一生,张爱玲终究选择以最平静、体面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。
发布于:天津市财富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